NEWS
新闻中心
3D打印上色完成云冈第12石窟 惟妙惟肖
3D打印上色完成云冈第12石窟 惟妙惟肖
云冈石窟依山而建,洞窟众多,游客每次到来都流连忘返。第十二窟是云冈石窟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人称“音乐窟”。的确,在这个洞窟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种“庄生天籁”般的美妙境界。
第十二窟最耀眼的当是前室北壁,那简直是人间石窟中最华丽的墙壁。那佛陀含笑、莲花盛开、飞天起舞、伎乐弹奏、浮雕造像色彩缤纷、琳琅满目。飞天与菩萨分层而列,伎乐与佛龛并列而排,直至窟顶的伎乐与飞天,它们组成了一个宏大的乐舞殿堂,其华美绚丽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是音乐的殿堂,这里是舞蹈的天地。佛陀在这壁低眉合掌含笑聆听,众僧在那厢痴迷凝目沉浸其中,乐手在一边怀抱琵琶忘情弹奏,飞天在四方扬袖翻飞,真可谓一座洞窟打开,现出一个华美绚丽、神佛共舞的洞天。
洞窟方方正正,窟顶平平展展,已与前期的马蹄形平面和穹隆顶的简朴风格大不相同,它开始向宫廷殿堂式过渡。这也是工程进展的一个显著变化。为了让石窟走出去,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石窟之美,云冈石窟研究院对第12窟进行了1:1的3D打印复制,实现了现代科技对石窟的完美复刻。打印的材料轻盈,坚固耐磨,为实现让石窟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这时,出现了无法将色彩打印在立体雕刻上的技术难题。当务之急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员通过手工绘制色彩,来恢复石窟样貌。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从2019年3月底到10月底,历时8个月,云冈石窟研究院派出一支平均年龄为29岁的美术工作队伍奔赴深圳为打印出来的石窟上颜色。
12窟前室南壁原貌
12窟前室南壁上色效果
美术上色师们说:“我们在一个铁皮厂房里工作,听到旁边工厂钢铁敲击的声音,当时内心打起了退堂鼓。可是看到散落在地上的石窟模块,灰蒙蒙的躺在那里,我突然想起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我们是来给她们塑“金身”的。总是听老一辈们说起云冈精神,开始只是懵懂,现在亲身体会才知道不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有一颗永不退缩的心。
为打印出来的石窟着色并非易事,着色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由外在到内在、由浮浅到深入的无限循环不间断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观察、仔细品味、深入思考、认真比对,接受更多的古代信息,才能领悟其中卓越构思与娴熟技艺。在色彩上要尽量还原石窟的本色,也要考虑到经历了千年时光的色彩变化以及灰尘的覆盖。作为绘画工作者之一的我深知这里面的不易。
理想很美好可是现实很残酷,大量的问题还在接连不断出现,为了石窟颜色整体效果符合当下,我们需要大量调色,配色,加之我们每个人的画法和颜色认知也不一样。操作环节中的风吹日晒,我们要考虑的远远不够,且需要我们的细致入微的考虑。例如:第一遍应该涂什么色?上色后颜色会变深还是浅?光线与虚实的表现?出去外展的时候展厅光线能不能符合石窟的颜色?
我们通过参考学习前人对石窟上色的研究和一遍遍的讨论、实验,敲定选用国画颜料最接近洞窟本色。颜色为了统一都是一大桶一大桶的调配,由于天气炎热调好的颜色两天就发酵了,散发着刺鼻的味道。我们不愿意浪费材料,以至于长时间的浸润双手变成了同样的味道。常常在想古代工匠他们怎样做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们,我想他们都能做到,现在条件资源更加有利的我们更应该做到。因为我们是云冈人,有幸与佛结缘。
千年前的北魏工匠以山为体,开凿洞窟,雕刻佛像。后为了加以保护佛像开始为佛像包泥塑彩。后来利用玻璃钢、铜翻制佛像。到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把不可移动的文物实现成可移动的。这是美的传承,技术的突破。
云冈石窟研究院把更多的云冈不动产文化变成可移动的文化带向全世界,带着匠心的精神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有人说这不过是山寨的复制品,又有什么意义?其实我们说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只是保护原址,更要制作数字备份、复制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领略云冈石窟的宏伟和精髓。这是古迹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手段。
试想巴黎圣母院、巴西国家图书馆如果留有一到两份数字备份,是否在遭遇天灾人祸时更有利于保存无价的美学和知识财富呢?所以不论数字影像、VR/AR备份、3D打印复制品,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实时咨询,预约试听
即将开班,座位有限,火热预约中
版权所有@ 上海泉威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7876号-1